2006/07/05

賣廣告:《一人一球》



內容簡介

臨近世界盃,一群來自各大學的足球狂熱份子,聯同梁款、呂大樂、湯禎兆、馬嶽等社會學人,組成一隊可能是史上陣容最強的文化足球隊,密謀利用高效率的互傳,為香港的本地足球業突破缺口。

他們帶著球鞋,走進這個「不一樣」的球迷世界:

「賽前部署」——從足球看全球化;

「上半場﹕外國波與我」——淺論球迷心態;

「下半場﹕本土情結」——探討本地波的興衰;

「賽後檢討﹕走出球場」——尋找生活中的足球場。

他們透過文字的表達,在這個「不一樣」的球迷世界裡開出多方向的角球,包括“修頓之夜”、“十二碼的人生”、“車路士王朝與俄羅斯油王之謎”、“寫在南華降班之後”、“現代足球的前世今生”、“長髮球星的背後:李健和 vs 朗拿甸奴”、“艾歷臣會否成為現化版「吳三桂」”等,保證球球有力,令你目不暇給!

人生如足球,足球如人生。《一人一球》2006年世界盃,點止睇波咁簡單!

精彩摘要

我知道利物浦經常「輸波」,但我對人說我正正欣賞它勝不驕 (其實很少勝出),敗不餒 (既然輸了又可以怎樣呢?)。有一段時候,我甚至說服自己相信恩斯「好波」、哥利摩亞「有型」、迪奧夫吐口水「夠勁」;我也經常為侯利亞做領隊時那些「全場死守,靠奧雲突擊小勝一比O」的賽事拍爛手掌……

梁款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

說出來可能會令人覺得很討厭,但講老實話,南華降班至少有一點兒的好處:這就是可以令「本地波」再次成為一個話題 (雖然只佔體育版一個角落),讓大家有機會表現出一份早已不存在的關心,借題發揮,談談感受,回味當年。

呂大樂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教授

那是八十年代經濟好景過後的香港,球壇再沒有千萬大軍,老師同學的寵愛不再,他們才驚覺原來踢波不能搵食——原來球員月薪可以低至兩、三千塊,僅可當車馬費。為了繼續留在甲組踢波,他們?願去做兼職幫補生計……

李藝靈 香港大學犯罪學哲學碩士

系統井然的足球語言不是從球場上來,而是由遊戲設定賦予。我無需看電視也知道,戴維斯變速奇快,合作性高,因為acceleration數值17、teamwork數值18;李察士後防線上一柱擎天,因為positioning、balance、jumping和cackling都有15以上……

曾仲堅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研究生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