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/07/23

我們還能幹甚麼?

香港將會協辦零八年奧運馬術項目。香港大部分傳媒只聚焦於奧運在香港舉行,會令香港國際地位提升、香港人值得欣喜等等,而忽略其背後的幾個大問題。

首先,馬會會把沙田馬場附近的彭福公園改建成馬房,且打算比賽完結後永久佔有該地。彭福公園乃沙田重要的公共空間,這裡滿載著該地市民的回憶,而且,自然生態和景觀在香港市區已有如鳳毛麟角,如果再連這麼僅有的公共空間也消失了,那麼我們的假日活動只有逛商場和逛商場和逛商場、購物和購物和購物,致令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只可從消費中找到。看自然景觀?那只有沙田馬場的草地可供欣賞。從此,香港變成了只有單一活動的城市,更是沒有記憶的城市。

而且,馬會說要永久佔用該地,政府沒有什麼的議價能力,不許馬會永久擁有?馬會一但不開放馬場,馬術項目可以舉辦成功嗎?

另外,因為這一星期的奧運,在體院的運動員被迫搬遷,這絕對影響了他們的日常訓練,即使尚未需要搬遷,他們已經開始擔心幾個問題: 要搬到哪裡去? 那裡的器材、訓練場地的水平及得上體院的設施嗎? 我要多久才能適應新環境? 這三個問題,政府、霍震霆可以為他們解答嗎?可以令他們的憂慮一掃而空嗎?事實上,一但改變了訓練地方,對運動員必然有所影響,影響他們備戰奧運及其他比賽,這無疑忽略了香港自身的體育發展。

由此觀之,舉辦馬術項目不過是另類的燒煙花和維港巨星匯,政府只懂不惜代價的粉飾太平,令香港人覺得自己生活的社會異常繁榮,麻醉他們,加上傳媒嚴重傾斜的報導,這有如在大火的屋裡酣睡,繼續忽略本地體育發展和自然生態與人的關係。

香港傳媒現在只懂歌功頌德的情況愈來愈嚴重。且看傳媒口徑一致地為曾蔭權鋪天蓋地的宣傳,聲稱「聲為民開」的電台,在新聞播放完畢後便會有當時尚未為行政長官,聲稱自己是「政治家」,實際是平民一個的曾蔭權聲帶,內容大概是什麼「強政勵治」的東西,隨後是一首勵志的歌曲。這不是免費為其宣傳嗎?大部份報紙不斷的對其讚不絕口,彷彿使人覺得,他成了特首以後,香港會飛天似的。而對他缺席所有民間舉辦的論壇,毫不尊重市民的表現,卻只有數筆,甚或是隻字不提,一如「聲為民開」的電台,所有論政節目對黃毓民被炒事件絕口不提一樣。

曾聽說過每一個修讀新聞系的學生,均會修讀一科名為新聞倫理。可是,現在的新聞毫無道德和專業操守,在報攤只會看到一張又一張女性的面孔,在近乎沒有穿衣的狀態,擺出撩人的姿態,這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傳媒嗎?在這沒有道德、沒有良心、沒有核心價值的年代,我們還能做什麼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