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天早上來了個太陽報電話,向我作一個關於政發(對!不是政改)的民意調查。這麼可愛的早晨卻來了這麼可惡的電話,且看你太陽報是如何做民調吧!
但是,我做不到三條題目便被中止了,原因是我的答案不合其心水。因為當我第三條題目的答案是「沒意見」時(事實是他的答案沒有我心目中的),他竟說我錯按號碼,如是者三次,我都按上四字「沒意見」,他便說我在一題內錯按三次,故終止了我的調查。
從來,我們做問卷調查時的答案只有「是」或「非」、「會」或「不會」,完全不會有預設原因,因為每個人答「是」均基於不同的考慮因素或次序,所以的問卷中不會有如此答案:「民主派,因為他們的要求不切實際。」這是問及如果政發草案被否決,誰的責任最大的其中一個答案。
對,我可能覺得責任是民主派,但原因卻是他們爭普選不夠落力也行,總之千萬種原因可選民主派,但不一定是「因為他們的要求不切實際」。
可是,當我們選了民主派的時候,我們便「搭單」選了「因為他們的要求不切實際」。由是,民意便被塑造,民意便被扭曲。當我們在報章上看到民調結果時,便會信以為真,以為這百份比的人全都覺得責任在民主派,「因為他們的要求不切實際」。
Said在其重要著作《東方主義》中提到,當媒體重述(re-present)一件事時,不論它是真是假,是迷思還是其他,當中的思想定必再一次被加強(reinforce),所以看了太陽報的讀者,可能會以為太陽從西邊升起。
2005/10/29
2005/10/23
在夜宴上高呼可恥過後
十月二十一日,香港城市大學舉行二十一周年校慶晚會。在晚會開始後約四十分鐘,五名分別城市大學的學生和校友,持「還我羅馬廣場,還我山邊小徑」橫額及揚聲器向校董胡應湘請願。他們除高叫口號和表達其請願目的外,並要求胡應湘接收請願信,希望胡可與他們對話,商討改建羅馬廣場為課室一事。胡應湘除面露不悅外,更拒絕接收請願信,最後更走到台上,中止了台上的遊戲節目,拿取揚聲器直斥其可恥,且四度質問:「你是否城大學生?」台下的請願同學聞之反駁:「拒絕對話才是可恥!」胡下台後,護衛員奪去請願學生的揚聲器並嘗試帶走他們。最後他們答應遠離晚會,到教學樓內表達其訴求。
據了解,他們曾嘗試接觸副校長,但其答案和校方以民主牆形式回應一樣,沒有答應暫緩羅馬廣場的工程以進行全校諮詢。
一位同學表示,他們其實不想在如此場合請願,惟學校沒有知會同學改建羅馬廣場,且對反對聲音視而不見,遂只好當面向校董反應意見。學校應該有責任把改建告訴學生,但由八月開始工程至今,同學連一封電郵知會也接收不到。他們如做足準備的話,是應該向同學諮詢,這是培養學生對學校歸屬感的機會,「而唔係捐廿蚊就有歸屬感」。
其中修讀三年級的伍同學表示,最為不滿的,是胡應湘表示若羅馬廣場停止改建,最後學生擠滿城大,其責任是那些持異議的人士上,伍同學認為,作為一位校董,一位長者,如此說法,是極為「可恥」的。
伍同學也同意,保護樹林不是「大哂」,也明白城大擠擁的情況,惟他們只希望改建羅馬廣場一事可作全校諮詢,深入討論羅馬廣場甚至山邊小徑的價值。他更謂,在發展和保育之間,應該考慮其他社區的文化和需要,因為山邊小徑是南山村的長者每天晨運之地,作為一間接受社會資助的大學,城大不只是屬於校董或老師和學生的私有財產,大學是屬於公眾的,故好應該回饋社會。
「沒錯,這是城大的校慶,城大的生日,但當我們高高興興的品嚐佳餚時,隔鄰的貧苦大眾,他們連每朝早晨時可在一處空氣清新的地方晨運也沒有。只因他們不是大學生,不是有權有勢的人,沒有言論空間表達其意願。我只能以一句總結:『城大紅門酒肉臭,山邊路有枉死樹』。」
一位91年畢業的謝校友表示,只要修讀過基礎城市規劃的人也會知道,當有改變原有土地用途的計劃時,定必要諮詢當地居民,但現在無論香港政府還是私人財團都缺乏如此工作。這次城大事件,明顯地表現出,當改變原有土地用途時,絕不需要知會當地居民,亦不理會其喜歡與否。「我希望校方可打開溝通之門,而且城大學生也多些了解和參與這件事。」
他並稱,讀書時已有許多人說城大猶如一個商場,留不了人,只有一個又一個的課室讓同學上課,下課後便離開學校,沒有顧及同學在這裡進行其他活動。其實羅馬廣場正是良好的地區,令社區文化得以發展。如果城大最後只有室內的地方,這是相比起其他大學一個最封閉和最差的設計。
另一位校友接著道,許多已畢業的同學,當知悉羅馬廣場被拆的消息後,均感到惋惜,因為他們以前皆會到羅馬廣場拍攝畢業相。羅馬廣場是城大的地標,拆掉它有如清洗了人們對城大的記憶,當提起城大時,人們便想不起什麼來代表城大。
當被問及接下來會有什麼行動時,校友謝先生道:「我想這樣吧,我們已make了noise,引起大家注意,我不希望我們再有行動,希望校方真的作一個全面的諮詢。如真的要行動的話,應該問問在這裡讀書的同學,到底想不想有行動,如果大家都不當這是一回事,只有我們這幾個人的話,我想我們沒有什麼行動了。」
請願人士先在夜宴台前請願。
及後到教學樓內表達訴求。
請願人士撕毀的請願信。
2005/10/19
由,當,不知道
由每星期行山一次,到大小便均須要幫忙。
由每天上班,到只能臥病在床。
由人生第一份職業,在那裡結識了丈夫,生兒育女,兒子更曾在該校就讀,丈夫更在那裡離開世界,到現在她因病辭去這份工作。
當,到醫院成了我每星期的習慣。
當肺結核菌,走到手背、走到不能想像的地方。
當她的頭髮不斷,不斷的落在毛巾、落在那盆水上。
當她的記憶力開始衰退,連自己吃藥的能力也慢慢失去,她只能咬牙切齒的痛罵自己的不滯。
當對面的病人不斷的傳出呻吟聲。
「今晚唔洗訓。」一名同房喊著。
當,鄰床的親友為其祈禱和唱聖詩,他們均心情凝重,他們的氣氛令我聯想祖母離開我們那天。
「求主賜她堅忍和勇氣,使她能面對這場戰爭;求主賜他勇敢,使他面對妻子的病況亦毫不害怕……」
「很感動。」聲音沙咀的伯娘,吃力的吃著晚餐時道。
「都唔知點解,朝早仲好好地既,都唔知點解會腦膜炎!」鄰床的一位親友嗚咽著。
你不知道,當伯娘不斷的呻吟時,我應如何反應;你不知道,當她日漸消瘦及至日常生活均須要別人照顧時,你有什麼可以幫忙;你不知道,她的女兒隔天下班後從元朗到聯合醫院替她洗澡、刷牙、大小便等等,且拖著半死不死的身子回家時的苦況;你不知道,日復日年復年的在這猶如囚牢之中,加上病痛的煎熬,神智還有多分清醒;你不知道,到底這已歷時一年的戰爭還要折騰她多久;你更不知道,她的痛苦。
我什麼都不知道。
由每天上班,到只能臥病在床。
由人生第一份職業,在那裡結識了丈夫,生兒育女,兒子更曾在該校就讀,丈夫更在那裡離開世界,到現在她因病辭去這份工作。
當,到醫院成了我每星期的習慣。
當肺結核菌,走到手背、走到不能想像的地方。
當她的頭髮不斷,不斷的落在毛巾、落在那盆水上。
當她的記憶力開始衰退,連自己吃藥的能力也慢慢失去,她只能咬牙切齒的痛罵自己的不滯。
當對面的病人不斷的傳出呻吟聲。
「今晚唔洗訓。」一名同房喊著。
當,鄰床的親友為其祈禱和唱聖詩,他們均心情凝重,他們的氣氛令我聯想祖母離開我們那天。
「求主賜她堅忍和勇氣,使她能面對這場戰爭;求主賜他勇敢,使他面對妻子的病況亦毫不害怕……」
「很感動。」聲音沙咀的伯娘,吃力的吃著晚餐時道。
「都唔知點解,朝早仲好好地既,都唔知點解會腦膜炎!」鄰床的一位親友嗚咽著。
你不知道,當伯娘不斷的呻吟時,我應如何反應;你不知道,當她日漸消瘦及至日常生活均須要別人照顧時,你有什麼可以幫忙;你不知道,她的女兒隔天下班後從元朗到聯合醫院替她洗澡、刷牙、大小便等等,且拖著半死不死的身子回家時的苦況;你不知道,日復日年復年的在這猶如囚牢之中,加上病痛的煎熬,神智還有多分清醒;你不知道,到底這已歷時一年的戰爭還要折騰她多久;你更不知道,她的痛苦。
我什麼都不知道。
2005/10/15
香港,有一個有前景的政黨?
坐上巴士,經過地鐵,定會看到民建聯的宣傳廣告,分別邀請許多商界人士呼籲加入該黨。到底加入該黨有何好處?從中得利?還是其他?其口號「一個有前景的政黨」,可真是個迷思。
如果想加入該黨,從而投身政界,做區議員甚至立法會議員的話,恐怕沒有什麼「前境」可言。
當一個區議員其實不難,幾間樓房已算是一個選區,元朗的朗屏村竟被分拆成兩個選區,一個南一個北,所以想當議員的只需要討好這小小的社區便行,攪攪盆菜宴,辦辦深圳荔枝團及十蚊香港一日遊(不好意思,朗屏村北的選民恐怕不能如朗屏南的選民般受惠了),閒時可替選民維修水電,間中拉橫額爭取興建公園、延長行人綠燈時間便可,以上這些只要水喉充足,不管有沒有政黨背景,也沒多大問題。
當上了區議員後,下一步便是當立法會議員了。立法會的選區是區議會選區的幾何級數,以新界西為例,除了屯門、元朗、青衣外,整個大嶼山甚至離島區均是新界西的選區。所以一位朗屏區議員,習慣處理的群眾一下子以幾何級數倍增,教人難以應付,而且其知名度在其他地區不高,其他地區的選民亦不會選舉他,最後,這位議員很可能只有朗屏居民的選票,當選?當然mission impossible。
沒錯,許多區議員均有競選立法會的經驗,例如當了元朗區區議員十多年的黃偉賢,他曾經當過立法會議員,但那已是九五年至九七年這段全民直選的時期了(當時民主派拿了三十一席)!他參選過多屆的立會選舉,屢戰屢敗,在二零零四終於不再參選,改由較年輕但亦已是中年人士的張賢登參選,結果敗給有鄉村勢力支持的張學明手上。由魄力十足做到現在白首的黃偉賢曾表示,區議會的論政水平很低,竟然有人曾動議不准他發言,這可真是個笑話。
另一位曾參選立會的,尚有民建聯的陳克勤,他是沙田區議員,畢業於中文大學,主修的是政治,他可算是香港現今少數讀政治而從政的人。他曾在二零零四年立法會選舉新界東選區當中,名列於以劉江華為首的名單當中,位列七人之末。可見,縱有政治學識,縱有機會參選立會,亦只是此等政治明星的樁腳,更不幸的猶如陶君行等,在九龍東幹了地區事務多年,卻被空降的明星梁家傑鄭經翰等人擠下去。
更悲涼的境況是,由於水喉不足,許多區議員甚至立法會議員只好「報大數」來拉上補下,最後換來被扣上手銬之徒,境況堪憐。香港沒有政黨法,沒有法例保障政黨,政黨只能以公司形式經營,政黨在香港已有近二十年歷史,卻沒有得到法律保障,政府到底有多重視政黨?可想而知。
好了,即使有幸當上立法會議員,對不起,這是你事業的極限。沒錯,因為你不可以當推銷員,繼後當政務官,甚至當上特首,因為,公務員必須要政治中立(即使年多前竟然有公務員在報章發表有關政改文章而安然無恙)。而且,立法會尚有一半為功能組別議席,即你不能只以政黨黨員身份參選,而是須要從事有關行業始能參選。這就衍生了業餘政治的問題了,因為他們只能兼職當議員。你可能說,他們可為業界出頭,在議會發聲,可是,由於投票制度的不倫不類,恐怕事與願違。
黃宜宏便是一個好例子,大家對他的認識恐怕只是零三年七月九日在電視機前的那條「中指」。他是由商會以一會一票制的形式選出(但例如教育界卻以一人一票制),導致他是零四年選舉中,唯一一名沒有政綱,且沒有競爭而自動當選的議員,比那推銷員缺席所有民辦特首選舉論壇更目中無人。
說到這裡,如果尚有人想在香港從政的話,可參考以下建議:
1.當商人,君不見我們的前特首和唐英年等人均是商界出身,而最近曾特首所委任的行政會議成員大多為商業集團主席。可見當個成功的商人,便自然可以投身政界,這是從前由殖民地起至今的傳統,所謂政壇老手的李鵬飛從前都是個商人。
2.當醫生,李國章醫生竟成為教育統籌局局長,何志平這個眼科醫生,不知為何,竟可以管理文化、康樂、體育和演藝等等事務。
3.當政務官,甚至,推銷員也行,原因,我想不用說明了吧。
如果想加入該黨,從而投身政界,做區議員甚至立法會議員的話,恐怕沒有什麼「前境」可言。
當一個區議員其實不難,幾間樓房已算是一個選區,元朗的朗屏村竟被分拆成兩個選區,一個南一個北,所以想當議員的只需要討好這小小的社區便行,攪攪盆菜宴,辦辦深圳荔枝團及十蚊香港一日遊(不好意思,朗屏村北的選民恐怕不能如朗屏南的選民般受惠了),閒時可替選民維修水電,間中拉橫額爭取興建公園、延長行人綠燈時間便可,以上這些只要水喉充足,不管有沒有政黨背景,也沒多大問題。
當上了區議員後,下一步便是當立法會議員了。立法會的選區是區議會選區的幾何級數,以新界西為例,除了屯門、元朗、青衣外,整個大嶼山甚至離島區均是新界西的選區。所以一位朗屏區議員,習慣處理的群眾一下子以幾何級數倍增,教人難以應付,而且其知名度在其他地區不高,其他地區的選民亦不會選舉他,最後,這位議員很可能只有朗屏居民的選票,當選?當然mission impossible。
沒錯,許多區議員均有競選立法會的經驗,例如當了元朗區區議員十多年的黃偉賢,他曾經當過立法會議員,但那已是九五年至九七年這段全民直選的時期了(當時民主派拿了三十一席)!他參選過多屆的立會選舉,屢戰屢敗,在二零零四終於不再參選,改由較年輕但亦已是中年人士的張賢登參選,結果敗給有鄉村勢力支持的張學明手上。由魄力十足做到現在白首的黃偉賢曾表示,區議會的論政水平很低,竟然有人曾動議不准他發言,這可真是個笑話。
另一位曾參選立會的,尚有民建聯的陳克勤,他是沙田區議員,畢業於中文大學,主修的是政治,他可算是香港現今少數讀政治而從政的人。他曾在二零零四年立法會選舉新界東選區當中,名列於以劉江華為首的名單當中,位列七人之末。可見,縱有政治學識,縱有機會參選立會,亦只是此等政治明星的樁腳,更不幸的猶如陶君行等,在九龍東幹了地區事務多年,卻被空降的明星梁家傑鄭經翰等人擠下去。
更悲涼的境況是,由於水喉不足,許多區議員甚至立法會議員只好「報大數」來拉上補下,最後換來被扣上手銬之徒,境況堪憐。香港沒有政黨法,沒有法例保障政黨,政黨只能以公司形式經營,政黨在香港已有近二十年歷史,卻沒有得到法律保障,政府到底有多重視政黨?可想而知。
好了,即使有幸當上立法會議員,對不起,這是你事業的極限。沒錯,因為你不可以當推銷員,繼後當政務官,甚至當上特首,因為,公務員必須要政治中立(即使年多前竟然有公務員在報章發表有關政改文章而安然無恙)。而且,立法會尚有一半為功能組別議席,即你不能只以政黨黨員身份參選,而是須要從事有關行業始能參選。這就衍生了業餘政治的問題了,因為他們只能兼職當議員。你可能說,他們可為業界出頭,在議會發聲,可是,由於投票制度的不倫不類,恐怕事與願違。
黃宜宏便是一個好例子,大家對他的認識恐怕只是零三年七月九日在電視機前的那條「中指」。他是由商會以一會一票制的形式選出(但例如教育界卻以一人一票制),導致他是零四年選舉中,唯一一名沒有政綱,且沒有競爭而自動當選的議員,比那推銷員缺席所有民辦特首選舉論壇更目中無人。
說到這裡,如果尚有人想在香港從政的話,可參考以下建議:
1.當商人,君不見我們的前特首和唐英年等人均是商界出身,而最近曾特首所委任的行政會議成員大多為商業集團主席。可見當個成功的商人,便自然可以投身政界,這是從前由殖民地起至今的傳統,所謂政壇老手的李鵬飛從前都是個商人。
2.當醫生,李國章醫生竟成為教育統籌局局長,何志平這個眼科醫生,不知為何,竟可以管理文化、康樂、體育和演藝等等事務。
3.當政務官,甚至,推銷員也行,原因,我想不用說明了吧。
2005/10/14
當畫筆遇上結他---訪問林祥焜
他當過漫畫主筆,及後卻甘於當漫畫助理,其後更當過插畫師、設計師,現在是音樂人,開設音樂制作公司。林祥焜(長棍),遊走於漫畫格子、五線譜多年後,告訴你一回事:「我覺得在香港當漫畫家很丟臉!」
入行經過
長棍自小便深受漫畫薰陶,《IQ博士》是他的最愛,更把從前《明報周刊》內的《牛仔》自行釘裝珍藏。至初中時期,朱祖怡和岡口壽史作品令長棍對漫畫有更深體會,對他後來的作品風格有決定性影響。令其漫畫有著潮流觸覺,剛完成作品《果醬》充滿青春男女本色,衣著前衛,成為年輕人的潮流指標。
「投稿,不斷的投稿。」長棍娓娓道出自己如何入行。「剛開始時便當上主筆,畫商業漫畫,後來因為收入不穩便轉為助理。」這一點,長棍可算是比較幸運,在一些採用師徒制的機構,可能要用上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獨當一面。然而,在香港畫漫畫難以糊口及缺乏晉升機會卻是事實,長棍遂參與插畫、設計等創作工作,幾個月前更為「人神鬥」音樂會創作漫畫。
「你寫我是個創作人會比較好一點。」他在訪問開首時澄清。
漫畫業現況
熟悉漫畫的人,也許會聽過「同人誌」這名字。「同人誌」又稱自主創作刊物,在日本非常流行,「同人誌」的全國展銷會規模比香港書展還要龐大多倍。許多著名的漫畫家如柴門文和高橋留美子等,均由同人誌出身。
「我最憎香港的同人誌。」曾參與同人誌的長棍不留情面地說。「香港許多文化也患了衰老症,同人誌在其他地方是一種文化,可牟利的,但在香港參與同人誌的人卻毫不團結,愛鬥嘴,愛爭威,他們其實很型、很捧、很威,但人不成熟便是他們的致命傷,香港Indie Band(獨立樂隊)圈中也是如此。」此外,長棍指出他們亦抗拒把自己的興趣成為職業,不肯付出更多時間精神來發展,水準只會停滯不前。他認為,覺得自己有實力的話,那怕受娛樂圈洗禮,與他人作商業性競爭。
「如果有一天,我們高潮樂隊可參與《獎門人》,是一件很過癮而絕不難受的事。」
許多人也許會問:許多日本漫畫每星期也能出稿,為何港產漫畫卻要花上每月、甚至每年才能出稿?以長棍的《果醬》為例,由第一回面世至第五期相隔近八年,到底日本和香港在漫畫制作上有甚麼分別?
長棍認為,日本有完善的制度可供主筆專心創作。「在那裡,一個編輯跟一個漫畫家,他們會協助漫畫家如作資料搜集等工作,盡量協助,致令稿件盡時完成。」可是香港主筆卻要自己搜集資料,因為許多漫畫公司均忽視其重要性。例如長棍編繪《果醬》期間與編劇和助理等人自費到深圳作資料搜集,長棍的錢包更遭賊人偷去,花了整天的時間,錢包才能失而復得,卻得不到公司的體諒,更遭編輯責難浪費時間和拖稿。「這完全是Sense的問題。」長棍補充。
漫畫業前景
對有志投身漫畫家行列的人,長棍直截了當的說:「不要當。」全因漫畫家在香港不受尊重,而且無論是漫畫題材還是漫畫家們本身,均喊打喊殺的情況下,令香港漫畫業蒙羞。
畢竟,在香港推廣漫畫,需要大量金錢及良好的傳銷手法,他寄望下年由藝術中心舉辦的「漫畫年」可以幫助業界,讓人們知道,香港尚有漫畫家的。
踏進香港樂壇
「對於漫畫,我有心無力。」然而,長棍卻有志繼續走音樂路。
長棍現時開設的公司,替歌手或樂隊等創作音樂,以他們樂隊現有的資源,令他們發揮所長,好讓他們接受娛樂圈洗禮,唯一條件就是要他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甚麼。「因為香港年青人,不會理解自己內心在想什麼,他們更不理會一件T恤裡文字的意思,更不會了解其精神,他們只會盲目追求名牌,或依款式而定,這就是香港文化。我這麼多年遊走兩岸三地,香港資訊最發達,卻最沒有文化,這是很可悲的事。如果我生於別的地方的話,我早就發達了!」
在香港推廣非主流音樂,長棍表示其遊戲規則就是要偶像化,如高潮樂隊成為明星後,人們便會認識朋克音樂(PUNK),甚至回看他的設計、漫畫,好等他們的眼界擴闊,讓他們慢慢的成長,甚至傳承至下一代,這樣,香港的文化才會改變。
「這些東西,家駒幹得最好,我從前錯怪了他。」年青時長棍與其他憤青一樣,覺得Beyong背棄了理想,變得商業化,後來才明白,正因為他走進主流,最後能令香港人懂一點搖滾樂,從而培養了一班聽搖滾樂的人,改變了香港文化。所以,長棍很尊敬家駒。
這就是長棍非常欣賞的回饋社會精神,他認為,有財力的人更應回饋社會,讓人知道你仍有理想,不只懂賺錢。反觀漫畫界一些宗師,沒有提攜後晉之餘還帶有鄙視目光看他們,長棍對此嗤之以鼻:「他們竟在訪問中大罵後晉懶惰沒捱苦,自己卻沒有提攜他們,難道他想所有後晉都要像他一樣捱苦?」
未來動向
「我現在最想畫的是成人漫畫,要完全色情,有劇情,有fantasy,有美感,這可以是藝術,是創意,這就是樂而不淫。」長棍認為,這是一種專業,一如邱瑞新的《火武耀揚》能畫出旺角、黑社會的文化,是值得尊重的。
成功與好的漫畫家
如何成為成功的漫畫家?「黃玉郎馬榮成那些便是超級成功,世界就是這麼矛盾,所有東西均以金錢作量度單位。」而當一個好的漫畫家,長棍拋下兩句:「有風格,有堅持。」
是次訪問當中,長棍提及到他對一些人由敵人變為朋友;黃家駒更是由憎惡轉為敬重;看到他的作品能把漫畫與音樂及潮流結合;看到他創作無界,真的猶如他的作品《超人先生》中,超人飛入百姓家一般,天大地大,世界甚麼事也可以發生。
入行經過
長棍自小便深受漫畫薰陶,《IQ博士》是他的最愛,更把從前《明報周刊》內的《牛仔》自行釘裝珍藏。至初中時期,朱祖怡和岡口壽史作品令長棍對漫畫有更深體會,對他後來的作品風格有決定性影響。令其漫畫有著潮流觸覺,剛完成作品《果醬》充滿青春男女本色,衣著前衛,成為年輕人的潮流指標。
「投稿,不斷的投稿。」長棍娓娓道出自己如何入行。「剛開始時便當上主筆,畫商業漫畫,後來因為收入不穩便轉為助理。」這一點,長棍可算是比較幸運,在一些採用師徒制的機構,可能要用上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獨當一面。然而,在香港畫漫畫難以糊口及缺乏晉升機會卻是事實,長棍遂參與插畫、設計等創作工作,幾個月前更為「人神鬥」音樂會創作漫畫。
「你寫我是個創作人會比較好一點。」他在訪問開首時澄清。
漫畫業現況
熟悉漫畫的人,也許會聽過「同人誌」這名字。「同人誌」又稱自主創作刊物,在日本非常流行,「同人誌」的全國展銷會規模比香港書展還要龐大多倍。許多著名的漫畫家如柴門文和高橋留美子等,均由同人誌出身。
「我最憎香港的同人誌。」曾參與同人誌的長棍不留情面地說。「香港許多文化也患了衰老症,同人誌在其他地方是一種文化,可牟利的,但在香港參與同人誌的人卻毫不團結,愛鬥嘴,愛爭威,他們其實很型、很捧、很威,但人不成熟便是他們的致命傷,香港Indie Band(獨立樂隊)圈中也是如此。」此外,長棍指出他們亦抗拒把自己的興趣成為職業,不肯付出更多時間精神來發展,水準只會停滯不前。他認為,覺得自己有實力的話,那怕受娛樂圈洗禮,與他人作商業性競爭。
「如果有一天,我們高潮樂隊可參與《獎門人》,是一件很過癮而絕不難受的事。」
許多人也許會問:許多日本漫畫每星期也能出稿,為何港產漫畫卻要花上每月、甚至每年才能出稿?以長棍的《果醬》為例,由第一回面世至第五期相隔近八年,到底日本和香港在漫畫制作上有甚麼分別?
長棍認為,日本有完善的制度可供主筆專心創作。「在那裡,一個編輯跟一個漫畫家,他們會協助漫畫家如作資料搜集等工作,盡量協助,致令稿件盡時完成。」可是香港主筆卻要自己搜集資料,因為許多漫畫公司均忽視其重要性。例如長棍編繪《果醬》期間與編劇和助理等人自費到深圳作資料搜集,長棍的錢包更遭賊人偷去,花了整天的時間,錢包才能失而復得,卻得不到公司的體諒,更遭編輯責難浪費時間和拖稿。「這完全是Sense的問題。」長棍補充。
漫畫業前景
對有志投身漫畫家行列的人,長棍直截了當的說:「不要當。」全因漫畫家在香港不受尊重,而且無論是漫畫題材還是漫畫家們本身,均喊打喊殺的情況下,令香港漫畫業蒙羞。
畢竟,在香港推廣漫畫,需要大量金錢及良好的傳銷手法,他寄望下年由藝術中心舉辦的「漫畫年」可以幫助業界,讓人們知道,香港尚有漫畫家的。
踏進香港樂壇
「對於漫畫,我有心無力。」然而,長棍卻有志繼續走音樂路。
長棍現時開設的公司,替歌手或樂隊等創作音樂,以他們樂隊現有的資源,令他們發揮所長,好讓他們接受娛樂圈洗禮,唯一條件就是要他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甚麼。「因為香港年青人,不會理解自己內心在想什麼,他們更不理會一件T恤裡文字的意思,更不會了解其精神,他們只會盲目追求名牌,或依款式而定,這就是香港文化。我這麼多年遊走兩岸三地,香港資訊最發達,卻最沒有文化,這是很可悲的事。如果我生於別的地方的話,我早就發達了!」
在香港推廣非主流音樂,長棍表示其遊戲規則就是要偶像化,如高潮樂隊成為明星後,人們便會認識朋克音樂(PUNK),甚至回看他的設計、漫畫,好等他們的眼界擴闊,讓他們慢慢的成長,甚至傳承至下一代,這樣,香港的文化才會改變。
「這些東西,家駒幹得最好,我從前錯怪了他。」年青時長棍與其他憤青一樣,覺得Beyong背棄了理想,變得商業化,後來才明白,正因為他走進主流,最後能令香港人懂一點搖滾樂,從而培養了一班聽搖滾樂的人,改變了香港文化。所以,長棍很尊敬家駒。
這就是長棍非常欣賞的回饋社會精神,他認為,有財力的人更應回饋社會,讓人知道你仍有理想,不只懂賺錢。反觀漫畫界一些宗師,沒有提攜後晉之餘還帶有鄙視目光看他們,長棍對此嗤之以鼻:「他們竟在訪問中大罵後晉懶惰沒捱苦,自己卻沒有提攜他們,難道他想所有後晉都要像他一樣捱苦?」
未來動向
「我現在最想畫的是成人漫畫,要完全色情,有劇情,有fantasy,有美感,這可以是藝術,是創意,這就是樂而不淫。」長棍認為,這是一種專業,一如邱瑞新的《火武耀揚》能畫出旺角、黑社會的文化,是值得尊重的。
成功與好的漫畫家
如何成為成功的漫畫家?「黃玉郎馬榮成那些便是超級成功,世界就是這麼矛盾,所有東西均以金錢作量度單位。」而當一個好的漫畫家,長棍拋下兩句:「有風格,有堅持。」
是次訪問當中,長棍提及到他對一些人由敵人變為朋友;黃家駒更是由憎惡轉為敬重;看到他的作品能把漫畫與音樂及潮流結合;看到他創作無界,真的猶如他的作品《超人先生》中,超人飛入百姓家一般,天大地大,世界甚麼事也可以發生。
2005/10/08
今世唔修
西班牙導演艾慕杜華八四年電影《前世唔修》裡有一幕祖母和孫兒的對話:十來歲的孫子分辨不到作業內畫家的派別,祖母卻能徐疾有致地道出。我這個香港人看在眼裡,不明所以。若導演刻意要祖母把名字和派別穿鑿附會以逗觀眾大笑,香港觀眾恐怕有了免疫力,只因我們不懂他們的名字和派別。
為什麼?那是我們教育制度問題。
記得從小學勞作堂,到中學的「呃錢」(ARTS)堂所教授的範圍,不是教授手作業,便是教授繪畫方式。這些就是藝術(ARTS)的全部?除了處理「如何幹」的問題,其實最重要的,是處理「如何看」的問題。
然而,這部分永遠在教育制度中缺席。
幾乎所有學校的宗旨均標榜五育,美是其中一項。藝術課堂只少可培育學生對藝術的興趣,甚至培養他們對藝術品的鑑賞能力;音樂課可播放歌劇和音樂劇,令他們有能力分辨當中別和的增加對戲劇的興趣;歷史課可作一些專題探討畫家和音樂家甚至劇作家的歷史,藉以提升他們的審美眼光,培育藝術修養,教導他們可謂美(雖然美很主觀,但現今的香港流行曲絕不會是美!),推動其主動找尋這些課題的資料,進而學會如何改進自己的作品。可惜香港學生只懂不加思索和達文西密碼。難怪美,放在五育之末。
曾經有一位朋友,她會考考取了十二分,藝術科拿了甲等成績,惟不能在原校升讀中六。她本想到其他學校找尋中六學位,但其他學校不承認其會考藝術科的成績,把她的成績看待成八分,使其只好選擇重讀中五。後來,她發現,大部分中六沒有開設藝術科的學校,均不會承認同學會考藝術科的成績;但它們卻不會因中六沒有開設中國文學科,而不承認其會考文學科成績。所以,縱使你擁有藝術天份,香港這個功利社會,仍是會邊緣化、甚至不承認你。
從兒時開始,每當我們興高采烈地把自己的志願告訴父母,他們只有兩種答案:「哪有飯食?」和「好呀!可以賺很多錢!」當藝術被邊緣化成為賺不到錢的渠道,家長便會不會鼓勵甚至設法阻撓其子女幹這方面的工作,而只視作子女每星期陶冶性情甚或是炫耀其才能的工具。
因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招標,三大財團紛紛忽然地踴躍贊助藝術活動。令我們可再一次接近陳寶珠和畢加索。然而,我們當中多少人可知道除了陳寶珠,還有哪些演員;又有多少人知道畢加索是甚麼派別的畫家?
若你在Roadshow裡看不到寶珠姐,換來劉守正和陳永泉,編劇是潘惠森或一休而沒有杜國威,演出的劇目不是重演的《劍雪浮生》,換上了新劇作;如果展出的,不是畢加索,而是高更,買票進場的人數真的會這麼多嗎?可見,財團只是繼續讓香港人「追星」,而不是在推動藝術發展。
色彩絢麗斑斕的片頭和片尾,是艾慕杜華影片的一大特色。不少觀眾留下來觀賞片尾至放映完畢。除了是欣賞其特色外,還是對電影從業員的基本尊重,惟香港戲院總是欠缺的這種場面。如這場面在香港繼續罕見下去,那麼即使西九真的建成了,它將會只是一處住宅區,而不是藝術區。
為什麼?那是我們教育制度問題。
記得從小學勞作堂,到中學的「呃錢」(ARTS)堂所教授的範圍,不是教授手作業,便是教授繪畫方式。這些就是藝術(ARTS)的全部?除了處理「如何幹」的問題,其實最重要的,是處理「如何看」的問題。
然而,這部分永遠在教育制度中缺席。
幾乎所有學校的宗旨均標榜五育,美是其中一項。藝術課堂只少可培育學生對藝術的興趣,甚至培養他們對藝術品的鑑賞能力;音樂課可播放歌劇和音樂劇,令他們有能力分辨當中別和的增加對戲劇的興趣;歷史課可作一些專題探討畫家和音樂家甚至劇作家的歷史,藉以提升他們的審美眼光,培育藝術修養,教導他們可謂美(雖然美很主觀,但現今的香港流行曲絕不會是美!),推動其主動找尋這些課題的資料,進而學會如何改進自己的作品。可惜香港學生只懂不加思索和達文西密碼。難怪美,放在五育之末。
曾經有一位朋友,她會考考取了十二分,藝術科拿了甲等成績,惟不能在原校升讀中六。她本想到其他學校找尋中六學位,但其他學校不承認其會考藝術科的成績,把她的成績看待成八分,使其只好選擇重讀中五。後來,她發現,大部分中六沒有開設藝術科的學校,均不會承認同學會考藝術科的成績;但它們卻不會因中六沒有開設中國文學科,而不承認其會考文學科成績。所以,縱使你擁有藝術天份,香港這個功利社會,仍是會邊緣化、甚至不承認你。
從兒時開始,每當我們興高采烈地把自己的志願告訴父母,他們只有兩種答案:「哪有飯食?」和「好呀!可以賺很多錢!」當藝術被邊緣化成為賺不到錢的渠道,家長便會不會鼓勵甚至設法阻撓其子女幹這方面的工作,而只視作子女每星期陶冶性情甚或是炫耀其才能的工具。
因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的招標,三大財團紛紛忽然地踴躍贊助藝術活動。令我們可再一次接近陳寶珠和畢加索。然而,我們當中多少人可知道除了陳寶珠,還有哪些演員;又有多少人知道畢加索是甚麼派別的畫家?
若你在Roadshow裡看不到寶珠姐,換來劉守正和陳永泉,編劇是潘惠森或一休而沒有杜國威,演出的劇目不是重演的《劍雪浮生》,換上了新劇作;如果展出的,不是畢加索,而是高更,買票進場的人數真的會這麼多嗎?可見,財團只是繼續讓香港人「追星」,而不是在推動藝術發展。
色彩絢麗斑斕的片頭和片尾,是艾慕杜華影片的一大特色。不少觀眾留下來觀賞片尾至放映完畢。除了是欣賞其特色外,還是對電影從業員的基本尊重,惟香港戲院總是欠缺的這種場面。如這場面在香港繼續罕見下去,那麼即使西九真的建成了,它將會只是一處住宅區,而不是藝術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