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這裡只容得一個單位
可這裡卻有三
一個也不能扔掉
一個也不能扔掉
一個也扔不掉
你嘗試理順
嘗試執拾
然徒勞無功
這麼的複雜
這麼的複雜
2006/01/22
幾年前在自修室的自語
本是在圖書館的自修室閱讀著,卻忽然走到街上。為什麼?只是想買些白紙,可以寫東西。當然,是條理分明,一張A4大小,且除了頂上較闊的空白外,餘下是有條理、有規律的淺藍色橫線,平衡的佈滿著的白紙。然而,在白紙上佈滿淺藍色的橫線,這算得上是白紙嗎?不知道,只知道如斯平衡及規律的橫線令我想起有規律的生活。
說起規律生活,以前我倒是有的。每天時針指著六,分針指著十之時,我便起來上學,偶有懶床一會,但大概是這個時間。
除了上地理和電腦課外,其他課我也是「走堂」算了----不是物理上的走,而是精神上的走。時而幻想,時而讀書,大概就是我所謂的精神上「走堂」。
下課後,光是兩處地方可容身----自修室和補習社。
「為何你不上正規課,而要下午甚至晚上上額外令錢的課?」人問。
「基於老師的收費方法----日校老師會比補習老師躲懶,而且日校老師常被其他雜務摧殘得要命,加上,我不知道日校老師如何可混到這個職位的。他們總喜歡耍太極和遊花園。」我答。
如此刻板而辛苦的生活,直至高考完畢,空有驅殼的收容所卻沒有精神收容所。猶如倪匡《天皇巨星》中的原振俠,人在太空艙內,但沒有意識的漫遊著,沒有目標的。故此,賦閒、睡覺、看劇、在電腦內當足球隊領隊、看盧巧音處女演唱會、拍拖、旅行、學車便是我兩個多月的生活。
「你在規律地生活時,不是滿腹大計,計劃這幾個月的活動嗎?」人問。
「沒錯,確實是有的。初期的計劃,是閱讀自己愛讀的書,或是轉看西洋文學,如《戰爭與和平》、莫泊桑;或是苗卡兒等著作。可是現在只是讀完全本《海邊的卡夫卡》和《意外有罪》而已。其餘的甚麼《二零零一太空漫遊》、《中國寓言的智慧》、《莊子》等僅是一點點,即是看了一看,便隨意的丟到不知哪裡去。
「另外,我還想過寫一份劇本,內容是關於地鐵出軌,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十來歲少女的故事,並與友人一起演出。當然,最後也沒有成事,甚至連一字一世也沒寫過,光只是在腦中,閒時想想作罷!原因大概是朋友們多是沒空,沒地方演出之類十分惱人的問題。簡單一句:『事與願違』便是一切的總結。」
結果是,突然在自修室寫起東西來。
說起規律生活,以前我倒是有的。每天時針指著六,分針指著十之時,我便起來上學,偶有懶床一會,但大概是這個時間。
除了上地理和電腦課外,其他課我也是「走堂」算了----不是物理上的走,而是精神上的走。時而幻想,時而讀書,大概就是我所謂的精神上「走堂」。
下課後,光是兩處地方可容身----自修室和補習社。
「為何你不上正規課,而要下午甚至晚上上額外令錢的課?」人問。
「基於老師的收費方法----日校老師會比補習老師躲懶,而且日校老師常被其他雜務摧殘得要命,加上,我不知道日校老師如何可混到這個職位的。他們總喜歡耍太極和遊花園。」我答。
如此刻板而辛苦的生活,直至高考完畢,空有驅殼的收容所卻沒有精神收容所。猶如倪匡《天皇巨星》中的原振俠,人在太空艙內,但沒有意識的漫遊著,沒有目標的。故此,賦閒、睡覺、看劇、在電腦內當足球隊領隊、看盧巧音處女演唱會、拍拖、旅行、學車便是我兩個多月的生活。
「你在規律地生活時,不是滿腹大計,計劃這幾個月的活動嗎?」人問。
「沒錯,確實是有的。初期的計劃,是閱讀自己愛讀的書,或是轉看西洋文學,如《戰爭與和平》、莫泊桑;或是苗卡兒等著作。可是現在只是讀完全本《海邊的卡夫卡》和《意外有罪》而已。其餘的甚麼《二零零一太空漫遊》、《中國寓言的智慧》、《莊子》等僅是一點點,即是看了一看,便隨意的丟到不知哪裡去。
「另外,我還想過寫一份劇本,內容是關於地鐵出軌,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十來歲少女的故事,並與友人一起演出。當然,最後也沒有成事,甚至連一字一世也沒寫過,光只是在腦中,閒時想想作罷!原因大概是朋友們多是沒空,沒地方演出之類十分惱人的問題。簡單一句:『事與願違』便是一切的總結。」
結果是,突然在自修室寫起東西來。
2006/01/21
物化社會 機械年代
男看女,免不了會分段的看:「對腳好正!」、「我不嬲唔望佢個樣。」。教授性別的老師說:這是「物化」。
視人為物,不再是男的專利,因為,至少羅范椒芬示範了一次。
「如果真是教改有問題的話,那便不會只有兩個。」
一個行政長官,兩個官員,面對兩位市民自殺(先不要說是教師),只忙於為政策辯護,卻沒有說甚麼像樣的慰問。說穿了,他們重視的,是自己政策上的得失,漠視對人的尊重,對人的關懷,只視教師為他們所建立機器中的一顆齒輪,壞了,換上新的便行。
是的,自殺是不可取,但是,我們可有想到,到底是什麼事,令應該教授生命意義的老師,萌起自毀之念?
先不要說朝令夕改的教育改革,許多學校校長均有「超英趕美」的大躍進精神。學校年復年的高舉橫額,說自己是「增值學校」;高考和會考各科的合格率如何遠超全港;大學入學率是多少,若成績比不上的話,便說說課外活動,如什麼游泳比賽冠軍;什麼三人籃球冠軍;更甚者以有校園電視台為傲,在如此「全人教育」底下,加上日復日,年復年無止境的進修,講課,已成老師的副業。無怪乎大學校長只懂籌款,教授只懂幹有資金回報的研究,課程多為自負盈虧,教育變成商品。
沒錯,現在學校多聘請教學助理,以減輕老師負擔。但是,老師的工作依然排山倒海:曾有學校的老師因忙得不可開交,無暇帶領戲劇學會的工作,學校遂把其取消,學生因而缺乏一個多元發展的機會。
除了老師被「物化」,當成沒有感覺的機械零件,學生,亦被當成普通的欠債人。
政府計劃把收回學生資助貸款的部門外判,竟有報章社論贊成。《頭條日報》的社論,理據是沒理由要政府負擔壞帳,天,要一個剛畢業的學生,必定準時清還十數萬,甚至數十萬的款項,就是理由?他們借貸的目的,只是為了讀書,難道連教育,也要進化成有錢人的玩意?一旦外判,難免有不少學生生怕不能定時清還款項而放棄學業,如此這般便扼殺了一個人擁有知識的權利,這就是應該?外判和私營化,就是絕對有利?
電影《銀翼殺手》(Blade Runner)中,諷刺未來世界的人比機械人更冷血涼薄,看來這個說法逐步實現。官員把前線員工待成機械零件,諷刺地,他們也變成了機械人,冷血得令人心寒。他們且信奉「小政府,大市場」的原則,「需求定律」是聖經,那「交叉」是聖物,令世界不再是政府主導,而是企業甚至跨國企業主導。慢慢地實現了馬克斯百多年前,在《共產黨宣言》中說,資本主義的社會只有一種生產關係:顧主和員工,而員工,是注定被剝削的。看完這還不以為然?只少有一點感慨,或想幹點事吧!如果還是個人的話。
視人為物,不再是男的專利,因為,至少羅范椒芬示範了一次。
「如果真是教改有問題的話,那便不會只有兩個。」
一個行政長官,兩個官員,面對兩位市民自殺(先不要說是教師),只忙於為政策辯護,卻沒有說甚麼像樣的慰問。說穿了,他們重視的,是自己政策上的得失,漠視對人的尊重,對人的關懷,只視教師為他們所建立機器中的一顆齒輪,壞了,換上新的便行。
是的,自殺是不可取,但是,我們可有想到,到底是什麼事,令應該教授生命意義的老師,萌起自毀之念?
先不要說朝令夕改的教育改革,許多學校校長均有「超英趕美」的大躍進精神。學校年復年的高舉橫額,說自己是「增值學校」;高考和會考各科的合格率如何遠超全港;大學入學率是多少,若成績比不上的話,便說說課外活動,如什麼游泳比賽冠軍;什麼三人籃球冠軍;更甚者以有校園電視台為傲,在如此「全人教育」底下,加上日復日,年復年無止境的進修,講課,已成老師的副業。無怪乎大學校長只懂籌款,教授只懂幹有資金回報的研究,課程多為自負盈虧,教育變成商品。
沒錯,現在學校多聘請教學助理,以減輕老師負擔。但是,老師的工作依然排山倒海:曾有學校的老師因忙得不可開交,無暇帶領戲劇學會的工作,學校遂把其取消,學生因而缺乏一個多元發展的機會。
除了老師被「物化」,當成沒有感覺的機械零件,學生,亦被當成普通的欠債人。
政府計劃把收回學生資助貸款的部門外判,竟有報章社論贊成。《頭條日報》的社論,理據是沒理由要政府負擔壞帳,天,要一個剛畢業的學生,必定準時清還十數萬,甚至數十萬的款項,就是理由?他們借貸的目的,只是為了讀書,難道連教育,也要進化成有錢人的玩意?一旦外判,難免有不少學生生怕不能定時清還款項而放棄學業,如此這般便扼殺了一個人擁有知識的權利,這就是應該?外判和私營化,就是絕對有利?
電影《銀翼殺手》(Blade Runner)中,諷刺未來世界的人比機械人更冷血涼薄,看來這個說法逐步實現。官員把前線員工待成機械零件,諷刺地,他們也變成了機械人,冷血得令人心寒。他們且信奉「小政府,大市場」的原則,「需求定律」是聖經,那「交叉」是聖物,令世界不再是政府主導,而是企業甚至跨國企業主導。慢慢地實現了馬克斯百多年前,在《共產黨宣言》中說,資本主義的社會只有一種生產關係:顧主和員工,而員工,是注定被剝削的。看完這還不以為然?只少有一點感慨,或想幹點事吧!如果還是個人的話。
2006/01/18
2006/01/11
你已被接駁到……
「你已被接駁到……」這是我今天聽得最多的一句話。
誰都問我、誰都說我,但我想說,我比你們更不清楚發生甚麼事。
所以我只好說句:對不起。
是代人說又好,是自己說又好,總之,對不起。
呆等了近三句鐘,朋友說我太衝動,對整件事沒幫助,人家不回你就是不回你,那管你在人家面前。
對,回家途中,我不斷的想,如果要對事有幫助,我是否繼續待下去?甚至待到明天?還是理應繼續上班,因為在哪裡等也沒啥關係?
不,若我不回家做回自己應做的事,那曉目便沒有兩個人了,這樣的情況更壞。
回到家,才記得今天是祖母的生忌,趕忙的燒衣,我問自己:「這樣的燒,最後也是倒掉,那有甚麼意義?」
但求心安吧。
在家,還是聽著「你已被接駁到……」。我究竟被接駁到哪裡?花其實是否已經落下,而我卻不自知?
電光幻影,浮光掠影,我只知道,我被接駁到一個不確定的世界。
誰都問我、誰都說我,但我想說,我比你們更不清楚發生甚麼事。
所以我只好說句:對不起。
是代人說又好,是自己說又好,總之,對不起。
呆等了近三句鐘,朋友說我太衝動,對整件事沒幫助,人家不回你就是不回你,那管你在人家面前。
對,回家途中,我不斷的想,如果要對事有幫助,我是否繼續待下去?甚至待到明天?還是理應繼續上班,因為在哪裡等也沒啥關係?
不,若我不回家做回自己應做的事,那曉目便沒有兩個人了,這樣的情況更壞。
回到家,才記得今天是祖母的生忌,趕忙的燒衣,我問自己:「這樣的燒,最後也是倒掉,那有甚麼意義?」
但求心安吧。
在家,還是聽著「你已被接駁到……」。我究竟被接駁到哪裡?花其實是否已經落下,而我卻不自知?
電光幻影,浮光掠影,我只知道,我被接駁到一個不確定的世界。
2006/01/06
權力愈大,責任愈大
這篇文章只是我連日來反覆思索的問題,有感而發,絕無他意。各編輯莊員,共勉之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標題,是借用朋友文章的。
作為一份大學生報,權力當然很大,但責任看來要比權力更大。因為學生報的內容之廣,實在教人吃不消,單是校園的政策,範圍已十分廣泛,例如泳池階磚更新,已是一個問題,為何要更新?上一次更新是何時?到底是否應該更新,到底有沒有一個限期訂明何時更新,更新又花了多少錢?錢又是否用得其所?除了我們可以眼見的問題,還有其他隱藏的校政,以我們本是個尋常學生來說,又是否可以發現得到?更有的是有新任校董選舉,又好像忘了這回事,顧此失彼,總之,單是校園內的東西,眼界已經不足。
另外,本地新聞更是惱人的問題,涉及本地的新聞又是否如日報一樣角度?那不報也罷。更要考慮每月出報問題,時間總慢人一步,我們又能否預見到一個月甚至兩個月後所發生的事,我們不是先知,也沒有足夠眼界去預計。也有是否過時的問題,如世貿會議落幕,但示威中被捕示威者的新聞不被主流傳媒所重視,我們又是否應該繼續大篇幅的報導?當中不為人知的事,讀者又會不會覺得過時而不感興趣?又例如以專題式深入探討時事,我們又是否足夠知識去「探討」?例如大學生資助收數外判問題,其實多少也涉及「大市場,小政府」的問題,當中又包括全球化、大學商品化、弱民主等等我們可能只知其名,不知其實的內容。
此外,外國新聞也很惱人。其實學生報的內容可以更國際化,可擴闊同學視野。但例如蘇丹內戰持續幾十年,當中婦女及兒童被虐待等事件無日無之,相隔十萬八千里外的事,同學又是否有興趣?
最後一個問題,亦是最煩惱的。就是客觀/不客觀的問題。 個人而言,世上沒有什麼客觀不客觀,也不認
為記者本身沒有立場。因為當記者身在現場,已或多或少改變了現場,亦有所謂測不準定理。例如電視台記者帶頭盔報導引起在場示威人士不滿;最攪笑的是某電視台記者對示威人士說:「你阻住我做野。」,換來當然是同樣的一句:「你都阻住我做野。」
最後,我想我應該引用一下人家的觀點,以免被人批評「太主觀」XDD。
讀書時代做學生報時,有好些新聞系同學做編委。這些同學由於學科訓練的緣故,常常強調記者要客觀中立,要反映事實,要不偏不倚,不應有自己的立場。持相反意見的同學,則認為新聞根本沒有所謂客觀中立,只要不歪曲事實,並盡量給予各方回應的機會,對新聞事件採取某種立場,不僅不能避免,而且是必要的。這有兩重意思。一是學生報本身應該具有某種立場;二是任何文字書寫,都難免帶有某種「成見」,因為沒有所謂「客觀中立」的文字書寫。所以,判斷一宗新聞的好壞,不在於它是否夠中立,而在於它是否有觀點有見地,能否引發讀者思考等。
文章出處:http://hungonebean.blogspot.com/2005/12/blog-post_20.html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標題,是借用朋友文章的。
作為一份大學生報,權力當然很大,但責任看來要比權力更大。因為學生報的內容之廣,實在教人吃不消,單是校園的政策,範圍已十分廣泛,例如泳池階磚更新,已是一個問題,為何要更新?上一次更新是何時?到底是否應該更新,到底有沒有一個限期訂明何時更新,更新又花了多少錢?錢又是否用得其所?除了我們可以眼見的問題,還有其他隱藏的校政,以我們本是個尋常學生來說,又是否可以發現得到?更有的是有新任校董選舉,又好像忘了這回事,顧此失彼,總之,單是校園內的東西,眼界已經不足。
另外,本地新聞更是惱人的問題,涉及本地的新聞又是否如日報一樣角度?那不報也罷。更要考慮每月出報問題,時間總慢人一步,我們又能否預見到一個月甚至兩個月後所發生的事,我們不是先知,也沒有足夠眼界去預計。也有是否過時的問題,如世貿會議落幕,但示威中被捕示威者的新聞不被主流傳媒所重視,我們又是否應該繼續大篇幅的報導?當中不為人知的事,讀者又會不會覺得過時而不感興趣?又例如以專題式深入探討時事,我們又是否足夠知識去「探討」?例如大學生資助收數外判問題,其實多少也涉及「大市場,小政府」的問題,當中又包括全球化、大學商品化、弱民主等等我們可能只知其名,不知其實的內容。
此外,外國新聞也很惱人。其實學生報的內容可以更國際化,可擴闊同學視野。但例如蘇丹內戰持續幾十年,當中婦女及兒童被虐待等事件無日無之,相隔十萬八千里外的事,同學又是否有興趣?
最後一個問題,亦是最煩惱的。就是客觀/不客觀的問題。 個人而言,世上沒有什麼客觀不客觀,也不認
為記者本身沒有立場。因為當記者身在現場,已或多或少改變了現場,亦有所謂測不準定理。例如電視台記者帶頭盔報導引起在場示威人士不滿;最攪笑的是某電視台記者對示威人士說:「你阻住我做野。」,換來當然是同樣的一句:「你都阻住我做野。」
最後,我想我應該引用一下人家的觀點,以免被人批評「太主觀」XDD。
讀書時代做學生報時,有好些新聞系同學做編委。這些同學由於學科訓練的緣故,常常強調記者要客觀中立,要反映事實,要不偏不倚,不應有自己的立場。持相反意見的同學,則認為新聞根本沒有所謂客觀中立,只要不歪曲事實,並盡量給予各方回應的機會,對新聞事件採取某種立場,不僅不能避免,而且是必要的。這有兩重意思。一是學生報本身應該具有某種立場;二是任何文字書寫,都難免帶有某種「成見」,因為沒有所謂「客觀中立」的文字書寫。所以,判斷一宗新聞的好壞,不在於它是否夠中立,而在於它是否有觀點有見地,能否引發讀者思考等。
文章出處:http://hungonebean.blogspot.com/2005/12/blog-post_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