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03/10

主流的傳媒 獨立的媒體 -- 專訪葉蔭聰

如果問,新聞從業員的操守應該是什麼,「客觀」、「中立」、「持平」等等詞彙便會在大家的腦海內湧上。可是,葉蔭聰,曾修讀中大傳理系,現為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講師,卻創立了「香港獨立媒體」(www.inmediahk.net) 網站,內裡由一批學者、傳媒人和學生而成的民間記者 (Citizen reporter) ,其參與式報導 (Participative reporting) ,強調只需沒有扭曲事實,立場無需中立。如此有違傳統新聞倫理的網站,卻連許多主流媒體的記者也瀏覽甚至參與其中,到底「獨立媒體」是甚麼來的?

緣因七一

香港言論空間不斷萎縮的問題,二零零四年臨近「七一遊行」那時鬧得最熱烘烘。創立「香港獨立媒體」這個念頭,也在此時在葉蔭聰腦海出現:「那些所謂的名嘴,從市場策略來說是很有市場價值的,但為何他們被開除以後,在香港沒有其他媒體會聘請他們?背後的政治理由、因素到底是甚麼?既然主流媒體信不過的話,那為何我們不可有自己的媒體呢?」「獨立媒體」由此應蘊而生。

誠然,在香港製作「獨立媒體」,困難卻是重重的。「香港在商業上的資訊科技很先進,但要在香港找一些公司專門設立這些新媒體的網頁的,卻少之又少。」葉蔭聰更表示,馬來西亞的互聯網滲透率相距香港的甚遠,然而馬來西亞擁有許多善於製作網頁的公司,更有些是甚具規模的跨國公司。相反,替「香港獨立媒體」製作網頁的公司,也是在摸索階段。因此,起初的「香港獨立媒體」,以「博客」(blog)形式,約三十多位民間記者參與報道。直到零五年十二月止,「獨立媒體」除有了獨立網站外,民間記者已增至約三百多人;而登記用戶更超過二千;訪客由零五年一月的一萬六千人,至十二月升至十六萬人,可見「獨立媒體」是不斷成長的。

中立不中立

「獨立媒體」當中的民間記者,以報導形式介入社會多種議題,例如報道世貿會議時內外情況、大學內政問題、灣仔等地的舊區重建等等多樣議題。民間記者可藉著主動介入事件,從而對事件作出更深入的了解。所以民間記者寫作時不會客觀中立,而是帶有感性和主觀色彩。正因如此,他們的報道常被批評「不中立」、「不客觀」,有違新聞倫理。葉蔭聰對此直言不諱:「是的,是違反的,但當其規則有問題時,違反它又有甚麼問題?」

「那些媒體表示自己如何客觀中立,其實背後自覺或不自覺地生產出一種意識形態,只是媒體自以為自己客觀中立,背後有許多前設和主流價值不其然生產出來。」他續稱,他們不認主觀是壞事,且會鼓勵民間記者寫出其立場,但一定要求寫出來的是真實,而不是杜撰出來。惟表明意見是應該接受和鼓勵的,因為這比隱藏自己的觀點更好。而因為讀者可於「獨立媒體」中回應,可以在回應中批評文章甚至另寫一篇報道,這可切合互聯網的媒體特性。

對於香港記者協會稱,「獨立媒體」違反了新聞倫理,葉卻嗤之以鼻:「在香港,哪有一份報紙是堅守新聞倫理?我們起碼堅持不會捏造事實,如有,你大可即時舉出來。反觀香港報界,例如在世貿會議期間,天天也在捏造事實。所謂的專業倫理,只是說說而已。如果自己也不認真做(新聞倫理),卻反而用來攻擊一些在試驗另一種模式的理據,是很不合理的。」他肯定地說。

「主流傳媒在世貿會議期間的報道,均帶有保守的政治立場,雖然他們裝作沒立場,他們的政治立場是支持政府、支持世貿所鼓吹的那一種國際貿易、以至那種鼓吹推行的新自由主義,但他們不會坦誠告訴。」

葉以《蘋果日報》於十二月十一日的頭條「反世貿大軍殺到」,來闡釋傳統新聞有那些問題。

「該份頭條的相片,是設計圖片來的。那人帶上了頭盔,頭盔上貼上了樂施會的「貿易要公平」的字句。首先設計圖片是一個問題;而樂施會在整個反世貿事件中屬相當相當溫和的團體,但在媒體眼中已屬反世貿的大軍。」他續道,樂施會不是徹底地反對整個世貿組織,明顯地,主流媒體刻意塑造這班反世貿的人如何恐怖,這種立場除隱藏外,還擁護著建制,對大財團有所顧忌,重覆生產主流價值。

他再舉世貿事件作佐證,起初這只視為保安新聞,政府不斷發新聞稿宣傳其保安,而媒體反覆的報道,兩邊合作之下,造成世貿事件只是一樁保安危機,反而對反世貿人士卻視而不見。他道:「報紙不會問數千反世貿人士來香港的原因和訴求。只懂走到維園足球場,訪問在場踢球的青年,問他們對足球場在世貿期間被用作反世貿地方的看法,他們當然說不好!」

編輯主導的年代

「主流媒體的人會坦然告訴你,要『做好個故仔』。」他謂,現今香港傳媒由編輯主導,記者已沒有多大自主權。從前截稿時間為晚上十時,現已改為七時,甚至五時截稿,讓編輯可寫標題、改寫、做連環圖。對此,葉蔭聰以做菜作為比喻:「這好像記者只是買材料,是蒸是炸是炒由編輯決定。」這樣的改變,葉認為,編輯如此主導新聞,令記者原想寫出的主題,變得大相逕庭。而在台灣,其記者工會真的會為記者爭取自主性,更有記者被裁員,工會會發起抗爭;美國記者的位更是崇高,編輯不能隨便改稿。「反觀香港,報業生態如此惡劣,香港記者協會可曾抗議報業老闆?發動罷工?常常隨意改稿,何來談新聞倫理?」

當記者的另一面向

葉蔭聰寄語當記者的,可以想多些新聞在主流媒體中有甚麼限制,作多方的嘗試。他以美國新聞從業員為例,他們會嘗試跳出主流媒體,產生出不同的理論,如民間記者。他表示「例如Dan Gillmor,他本身是記者,不但撰寫書籍,還創立網站,更曾來香港教書,鼓勵其他人作另類媒體的嘗試。而香港,只有女主播才會出書。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