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05/01

從新聞女郎看香港歌詞主題委縮

這是我太空中文科的功課,因看了霑前顧後流行樂,所以貼上來:)

一.引言

「感於哀樂,緣事而發。」是後人對漢樂府詩的評價。樂府詩是二千年前漢代民歌,歌詞多為反映現實和對生活不滿,以及對愛情的歌頒和同情。可是,在這金錢掛帥千禧年代的香港,愛情已成為香港流行歌詞中的單一主題。以反映現實和對生活不滿為主題的歌曲,已隨許冠傑和羅大祐的淡出而壓在歷史巨輪之下。香港的流行音樂,已擁有阿多諾(陸揚,2002,91頁)所說文化工業商業製作的特點:標準化和偽個性化。即是指流行音樂的產物如出一徹,只是把其重新包裝過來,而成為另一產品。然而,在零三年,香港發生多宗社會大事後,一首回憶這一年的歌曲,從如此單一主題的流行音樂工業中綻放而出,更在本年度(零四年)叱吒樂壇流行榜和勁歌金榜的第七周和第十三周中佔據季軍位置,這是由林夕填詞、梁漢文主唱的《新聞女郎》。現分析其歌詞內容和其與時代關係之影響。

二.歌詞簡介

《新聞女郎》(歌詞在附錄一中)講述主角的女朋友是新聞報導員,他從看女朋友報導新聞中,開始留意身邊大事,包括美伊戰爭、沙士、七一遊行、巨星殞落、巨星匯事件及楊利偉到港等等。而女朋友亦在他的鼓勵下,升任至主播,可惜,他們亦在此時分手。主角唯一可以看到他的機會,就是在他報導新聞的時段。主角在生日那天看到他在報導新聞,主角只能默默的祝福他,成為他的觀眾。

三.歌詞分析

別以為這首歌只是主角向女朋友的說話,其實是替大部分香港人說話!填詞人林夕借主角在電視螢幕中看見女朋友的表情,表達許多人對時事的看法。在報導美伊戰爭中,女報導員的「嘴角有恨意 或者聲線有含意」,從而表達其反戰思想;報導沙士時,在「誰又無辜死於沙士 可以怎咬字」可以看到,女報導員對此表示傷心,難過得難以說話,而「無辜」二字,卻令人心思是誰害死他們;在報導七一遊行時,女報導員「強忍的笑容 為現場驕傲 」以及說到巨星殞落時的「彷彿你也想哭訴」中的心情,活脫脫是大部分香港人的心聲! 另外,林夕在歌詞中也蘊含勉勵香港人的說話。「願你跟我亦進步」這句蘊含兩種意思:一是暗諷董建華的「與時並進」之說,二是希望港人努力不懈,努力的發展香港。「聽見的也都皺眉 大時代找真理 更必須振作士氣」「起碼都知道有公道」「但你切勿麻木」明顯地希望港人在這大是大非的年代(特別在現時的政治環境下),毫不氣餒的找尋真理和公道。「轉眼間已經到零四 三百日回味 我跟你都 見證大事淪為好知己」說明港人經歷如此動蕩的零三年後,應該更加團結創未來。「誰是世上螻蟻亦留戀這地方」表達其愛香港的信息,而「你我都緊守崗位那怕沒人在看」、「能發奮便回報高」含意極廣,他希望港人盡忠職守,只要肯努力,一定得到應有的回報。

此外,林夕在這首詞中寫的愛情,是十分婉轉的。通篇歌詞最突出愛情主題的,只有「終於分手了」這一句。「一點鐘我獨坐客廳 等新聞報導 這晚也正是我的生日 但求天天天氣好」生日這麼值得高興的日子,卻只在家中等看新聞報導,更是看前度女朋友的報導,及願望只是天氣好,一如辛棄疾的「卻道天涼好過秋」一般,更顯出主角的孤獨感和失落感,亦可見林夕擅寫的城市人疏離之感。

四.歌詞與時代關係

劉勰在《文心雕龍‧時序》說:「文變染乎世情,興廢繫乎時序。」沒錯,在這動蕩的零三年,的確一如劉勰所說會孕育出反映時代的歌詞如《新聞女郎》。可是,在八九年以六四事件為題材的歌曲多達二十首之多,而關於九七、基本法的歌曲亦不斷湧現(可參見於冼玉儀,1998,224頁),為什麼在零三年如此多事之秋只能孕育出寥寥數首寫實歌曲、在零四年更沒有些關於政制改革的歌曲?

首先,香港流行樂壇以經濟掛帥,故此唱片公司必須發行有一定銷路的歌曲。

「愛情」是人的基本需要,不論在現實還是在憧憬中,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要求「愛」或「被愛」的感覺,「情歌」容易受落是可以理解的。(吳俊雄、張志偉編,2001,247頁)

由此可見,情歌是銷路的保証。而且,香港近年經濟低迷,唱片業委縮,令唱片業更依賴情歌賺錢,故此更限制著作詞人的創作空間。

另外,政治因素也是原因之一。近數月來,傳媒自我審查問題愈來愈嚴重,傳媒對政治問題愈來愈敏感。而的確,一些傳媒從業員亦表示受到恐嚇,所以唱片公司為免殃及池魚,亦會明哲保身,扼殺填詞人的創作空間。

五.結論

由此可見,流行曲歌詞要做到反映現實,條件是有一定的銷路和廣闊的創作空間。而漢樂府的民謠,不需要銷路且沒有限制的創作,便能做到寫實效果。香港流行歌詞的主題現已委縮,創作過程薑化,和工廠無異。如果一如李照興所說:

羅大佑的出現是一次震撼,在流行文化教育上是一種提升。……你才開始知道流行歌詞可以就是二十世紀的史詩。……將來,人們會研讀羅大佑的歌詞,猶如今天我們讀杜甫白居易李白的詩。……誰會為今天的香港寫詩﹖回顧2003年香港的風起雲湧,我們現在有梁漢文林夕的《信望愛》和《新聞女郎》。(李照興,14/03/2004,明報)

若香港流行樂壇繼續受言論自由和龐大的市場壓力所影響,恐怕再沒有人為香港寫詩。但願我們努力阻止此情況發生,一如《新聞女郎》中的一句「願你跟我亦進步」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