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彩斑爛的樓房, 配合植物的攀附,是白水先生所建的白水屋的特色。請不要以為這是甚麼特別的樓房,這只是我們所謂的公屋罷。饒富創意的圓柱、不規則的線條加上鮮艷的顏色,還開設不少商店售賣各種以白水屋為題的精品,成就了奧地利的創意工業與日常生活之融和。
建築藝術融入生活,其實不只白水屋,奧地利以至匈牙利甚至捷克的建築物,多少也保留著其特色,由維多里亞時期到樂可可甚至文藝復興時期,均有建築物保留至現在。大部份數層高的樓房也擁有無數的雕塑,你會看到當中祖母的日記、祖母畫的圖畫……
他們是複製祖母的日記,而不是燒掉的。
如斯的環境,配合他們的生活:博物館和演奏廳如雨後春筍,我在捷克更在一間售賣地道衣服的店舖門前,看到:記著,那些圖畫是人手製成的。
培養本地的藝術,發展創意工業,提高當地人藝術素養,真的只有大興土木的數碼港和西九才能做到嗎?
依附著教堂的大街(看來是因為歷史理由,捷克布拉格也是如此),只供行人使用,不用以「行人專用區」來避免人車爭路的情況。各種藝術家也可在此找到他們的樂土;這裡也是白鴿先生小姐的大飯堂,人與藝術,人與禽鳥之間的距離,絕對比香港這個國際都會來得更近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